【“汶马高速”全线畅跑②】翻越2000米高差 探访“云端高速路”真容

2021-02-04 17:03:00   四川发布

编者按:172公里翻越2千米高差的汶马高速公路已于2月1日并入全国收费联网系统,全线畅跑。这条“云端高速路”会为民众出行带来怎样的便利?又是如何实现在“峡谷云端”穿行?沿途有着怎样的藏羌文化特色?……2月4日,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来到汶马高速,带您实地进行探访。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1年2月1日,汶马高速顺利实现“零费率”并入国家高速公路收费网,结束了阿坝州州府马尔康与成都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加入了成都3.5小时经济圈。为何汶马高速称之为“云端高速路”?它的修建又克服了哪些技术难点?

桥隧比高达86.5%

记者从四川交投藏高汶马公司了解到,汶马高速公路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与青藏高原东缘过渡带,是四川省建成的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高速公路中里程最长,桥梁、隧道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

汶马高速主线设置桥梁52公里/121座(特大桥11座)、隧道96公里/32座(特长隧道12座),桥隧比86.5%,批复总工期6年。路线穿越高山峡谷,施工便道布设于悬崖峭壁,预制场、拌合站选址严重受限,工程建设用地稀缺,材料运输、电力供应等极其困难。

翻越2000米高差

据介绍,汶马高速沿线沟谷纵横、地势陡峻、通道狭窄,山顶与河谷高差达3000-4000米,路线海拔高程从1320米上升到3225米再下降至2600米,高差大,海拔高。

此外,汶马高速紧邻“5.12”地震震中,路线穿越地质构造强烈区域,沿线以炭质千枚岩、夹砂板岩为主,围岩破碎,变化频繁,基本为Ⅳ级、Ⅴ级围岩。高陡边坡处治规模和难度极为罕见,100米以上的边坡就有4处,最高50层楼高。高地应力、大变形、活动性断裂带、非煤系地层瓦斯突出和突水涌泥,以及高位崩塌、滑坡、飞石和泥石流频发,俨然是一座地质博物馆。

据四川交投藏高汶马公司总经理郑忠介绍,狮子坪隧道是全路段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隧道,除了超复杂的地址结构,作为一条全长13.1公里的超特长隧道,施工时需在另一侧打通三个横向支洞辅助正线施工。“从2017年4月1日全面施工至2020年12月31日才正式完工。”

最低温度达-30℃

据了解,汶马高速公路穿越温带、寒温带、寒带等多个气候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年平均温度约6.3℃,最低温度达-30℃,年均17m/s以上大风雪40余次,受雨、雪、冰、雾、风等恶劣气候交错影响,气候条件恶劣。

此外,汶马高速路线紧邻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和杂谷脑河水源保护地,环境敏感点多,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水土、植被保护要求高,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在设计理念上,着力‘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高度融合,打造出这一条藏羌风情大道和‘云上高速’。”四川交投藏高汶马公司副总经理李龙确说道。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