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曲木史哈带领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一行9人,莅临龙泉就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工作展开实地视察调研,先后参观走访了龙泉驿区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华西龙泉医院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远程医学会诊中心等单位和部门。
据悉,为缓解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让西部地区人民得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等水平的医疗服务”为愿景,自2002年起,开始探索构建华西区域性医疗协同网;2015年,华西医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区域医联体的新模式正式起航。2017年,华西龙泉医联体应运而生。
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采用华西医院与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合作办医模式,由华西医院选派管理核心团队领办当地医疗中心医院,并辐射全域医疗机构,以整体提升当地医疗救治能力为目标,使当地百姓能够足不出户享受与华西医疗同质化的高水平、高效率诊疗服务。基于此,华西医院派驻院长、副院长对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进行全面管理,派出华西医院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各学科、各专业的学科主任或特聘专家,对龙泉医院各科室各部门进行管理指导和学术指导。同时,龙泉医院派出专业队伍长期帮扶区内各医疗机构,形成以华西龙泉医院为枢纽,上联华西、下接基层的医疗协同发展网,搭建了患者有序就医、分级诊疗的基本骨架,充分保障了华西龙泉医联体的落地生根。
通过实地调研,各级领导高度肯定了华西医院与龙泉驿区政府推进的以华西龙泉医院为核心的区域医联体建设模式。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的帮扶方式,促进了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和高质量整体提升。
据介绍,经过华西龙泉医联体的四年建设,华西龙泉医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9年,医院总诊疗量达到110万人次,同医联体建设前的2016年相比翻了近一番。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医院全年门急诊人次仍保持在90万人次以上,代表高技术水平的三四级手术台次占比也达到了历史最高71.19%。此外,这一年,到华西龙泉医院就诊的区外患者比例,从2016年的47%上升至62%,更是充分反映了华西龙泉医院对周边地区的强劲辐射能力,初步凸显出医院建成成都东部区域医疗中心的雏形。华西龙泉医院也逐步建设发展成为华西医院与地方政府联建医联体中的“佼佼者”,并在2020年荣获行业公认的国际性大奖──亚洲医院管理协会医院管理金奖。
曲木史哈副主席就医联体建设等工作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卓有成效,医联体建设作为推进医改工作的重要方式,为实现全民健康、全域健康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他希望,华西龙泉医联体继续保持其探索出的四个关键要素,争做医联体建设的典范。
一是理念的先导性,医联体建设要始终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走正确、高效的发展道路,体现新时代的新担当。
二是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级派驻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人才要发挥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率先垂范,引领当地医院管理团队共建共赢;要不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充分运用专家优势,实现医院专业技术的高质量发展,甚至实现局部领先、超越。
三是制度的基础性,规矩、制度是有效管理的首要条件,照章办事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坚决杜绝把“人情”当规则,把懒政当和谐。
四是方法的先进性,医联体建设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科学探索引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享受更加普惠化、便捷化的医疗服务。
曲木史哈副主席指出,华西龙泉医联体的四年探索与实践,初步实现了与华西同质化管理,呈现出政府、华西、社会、职工“四满意”和多方受益、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他希望,华西龙泉医联体建设的各方参与者,要继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创新医联体建设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联体方案,为全国的医联体建设提供样板。
曲木史哈副主席强调,医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需要、人民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重要学科,希望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全身心投入这一伟大光荣的事业。同时,医卫界政协委员要履职尽责,密切联系社会各届人士,悉心听取、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关乎人民健康需求的相关问题和意见。各级各类管理部门要竭力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提供安定的工作环境,保障专业人员全心全意投入专业技术工作;要提倡全民“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不断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共同为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