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四川①丨 探访全国唯一“江团”繁育驯养供种原种场

2021-09-14 14:2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2021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采风行活动首站来到位于崇州市隆兴镇的四川长吻鮠原种场,其目前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国家级良种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国家级原种场,承担了全国长吻鮠原种采集、驯养、供种等任务。

进入场内,方格状鱼池波光粼粼,池内鱼稻共生,鱼池周围绿树成荫,同时,智能化排污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池内水质、溶氧状况,及时排出污水。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按照“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发展定位,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目前已建成亲鱼池、成鱼池、苗种池等各类鱼池 283 亩,进排水系统工程2.7km,先进的工厂化养殖育种车间2栋,实验办公综合用房4栋,科研综合楼2栋,并配套完成培训室、实验室、室内循环水养殖室、标本室等先进的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可综合开展鱼类生长研究、稻鱼种养养殖新模式开发及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救护等相关工作。先后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国斑点叉尾鯝联合育种项目合作单位、四川省水产科技项目引智基地等称号。

“长吻鮠主产地在四川,主要生长地在宜宾、乐山岷江等水域,所以四川首要要建立种子资源保护区。”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场长魏震向记者介绍道。多年来,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长吻吻原种长江采集内塘驯养大塘选育、斑点叉尾鮰良种选育和繁育的技术路线。“十二五”以来,采集长吻鮠原种5.4万尾,选育长吻鮠原种3万尾、6万公斤。通过示范带动,长吻鮠苗种繁育人工养殖从无到有,现全省繁育苗种 2 亿尾,自 2003 年开始人工养殖, 全省长吻鮠的苗种繁育量占全国80%、养殖产量占全国的50%,年新增养殖效益3亿元以上。

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在长江捞取原种的同时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做好资源养护。近两年向社会提供长吻鮠亲本 1100 尾、苗种 120000 尾、长江鲟亲本 10 尾、苗种 1600 尾、胭脂40000 尾、其余鱼类 20000 尾。同时开展了 32 个涉水工程水生生物影响监测,为恢复全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鱼类资源恢复做出积极贡献。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宫小昀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