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2021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采风行活动首站来到位于崇州市隆兴镇的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据场长魏震介绍,在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起点,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国家级原种场,该场将以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10+3为指导,加快“川鱼”产业振兴,在坚持“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发展定位的同时坚定“保护种质资源,引领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智慧渔业建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新建工厂化循环水智能养殖车间占地面积1680m2、养殖水体1000m3,配套建设控温、增氧、水循环处理等设施,原老车间智能化改造500m2。在原池塘的基础上改建池塘内循环水养殖50亩,结合崇州市现代农业园区项目,2021年实施养殖尾水处理项目。
二是扩大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规模。下一步,将开展二三十种鱼的选育育种,到2025年建成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库(保存30种鱼类活体)、组织库(保存100种鱼类组织及20种鱼类精子)、基因库(采集100种鱼类DNA条形码信息及100种鱼类组学信息并获得10种鱼类的全基因组序列)及综合数据库在内的长江流域鱼类种质资源库。
三是建设水产综合服务中心。利用原种场现有15亩综合用地指标,结合崇州市农业科创空间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区域水产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通过建设全省水产人才培训基地、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渔需物资仓储及交易服务中心等水产产业综合服务体系,着力助推全省水产产业创新发展。
四川稻渔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量达到1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1.27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四川虽然总的养殖产量跟沿海省份相差比较大,但是四川省水产名特优发展较好,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精”的思路,在全国渔业统计的39个大品种中,四川省有10个品种产量居全国前五位,其中鲶鱼、鮰鱼、长吻鮠、鲑鱼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宫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