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嘉陵江,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11月2日-4日,以“守护美丽嘉陵江”为主题的2021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陆续走进广元、南充等地,四川发布深入嘉陵江流域四川段生态环境治理一线,看“前哨站”如何守住“入川门”,看沿线治理如何保障“一江清水出川”,通过系列报道助力保护嘉陵江,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态保护、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广元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嘉陵江入川第一站,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境内嘉陵江干流长度261.5公里,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共有大小河流1840条。近日,2021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开展集中采访报道,今年主题为“守护美丽嘉陵江”,首站探寻广元环保治理一线,看广元如何守住“入川门” 一江清水出。
守好入川第一关
在距离川陕交界处仅200米的嘉陵江干流江边,有一栋看起来并不太起眼的一层小平房。三道门内偶有人进出,附近村民几乎从未见过里面是什么,也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小平房默默守护着嘉陵江入川的一方水土“平安”。
记者首站来到嘉陵江干流的入川口处,见到了这座外观十分平常的小平房──广元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
据了解,嘉陵江沿线广元段共有市城区及8个城镇以嘉陵江为水源,日均取水15万吨,保障60万人饮用水。近年来,广元饱受跨境输入型污染之痛,2015年锑污染、2017年铊污染、2021年铊污染,白龙江汛期输入性垃圾围湖、日均过境800余辆危化品运输车也是极大风险源,广元主动作为、科学处置,几次污染均在广元境内化解,未对下游城市造成影响,有效保障了沿线供水安全。
自2018年7月建成投运以来,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的川陕交界断面水质一般保持在II类及以上。该站配置了水温、溶解氧等9项常规监测指标,以及锑、铊、等12项重金属监测指标,由国家统一运维管理,每4小时对嘉陵江水质进行1次监测。
“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起到的是预警的作用,下游可立即根据预警信息对污染作出引水导流、筑堰拦污、投放药剂、沉淀降污等处理,同时,在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上游查清污染源,避免污染进一步扩散。”广元市朝天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强说道:“针对嘉陵江流域输入性污染防控工作,我们还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组建了应急处置队伍,配备了应急救援物资,建立了区、部门、乡镇三级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携手陕西省共同构建川陕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改善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联合处置跨界环境污染事件。”
据悉,广元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还通过把握水质变化规律,实时监测流域水质状况,不仅为上游、下游做好应急准备和预警预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省、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撑,全力保护了沿线流域水生态环境。
门前的臭水沟不臭了
“以前打开窗就能闻到臭味,窗户都不敢打开。现在臭水沟治理了还修建了公园,吃完饭大家都喜欢出来散步,环境越来越好了。”
家住广元市利州区江北社区一组居民唐建云,家门口有一条村沟──“浩口沟”。曾经这是一条让过路人都躲着走的“臭水沟”,居民的生活污水和企业、养殖厂污水都排在这条沟里,而这条沟的尽头就是嘉陵江。
近日,记者来到浩口沟时看到,沟内水流清澈见底,水沟两岸是茂密的绿植,道路旁还有歇息的凉亭,附近不少居民坐在凉亭里聊天、玩耍。
“相关部门通过新建污水主支管网约6公里,实现沟道污水全收集,通过多部门联动,将对水污染影响较为突出的10余家企业通过异地搬迁、直接取缔等方式予以清理,最后通过结合景观改造实现了从“臭水沟”到水清岸绿的转变。” 广元市住建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张平介绍道。
据了解,近年来,广元持续加快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市城区19条黑臭水体整治,完成污水三年推进方案中规划的167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154座,市城区污泥无害化处理达100%,实现嘉陵江干流574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覆盖。
浅滩河道成了湿地公园
苍溪县位于嘉陵江上游,南北穿境而过的嘉陵江境内全长73公里,由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等三大电站梯级开发形成了“一江三湖”的壮丽景观。在苍溪湿地公园,湖面上栖息的野鸭自在嬉戏,白鹭不时飞过广场上游玩的人群,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展开眼前。
据了解,在未建电站和进行生态修复之前,这里河道两岸为砂石集中开采区,破坏极其严重,岸线经常垮塌。
“以前从来不来这边,都是烂泥滩很危险。现在我和老伴经常来这里散步,周末还会带着孙子一起过来,环境好了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更高了。”正在逛公园的市民王大爷说道。
近年来,苍溪县通过嘉陵江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五公里滨江绿道,完善污水管网工程,杜绝了生活污水直排嘉陵江,采取抛石护岸、修筑提防堤防等措施确保了河道行洪安全,同时还通过修建候鸟栖息地和步行绿道等措施,为越冬候鸟提供迁徙地或越冬停歇地,每年有数千只水鸟迁徙到此越冬或停歇。此外,在县境内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实行全面禁渔,禁止进行生产性捕捞,投资1200万元,解决渔民退捕转产,实现了渔船全部上岸,退捕渔民全部转产、稳定就业。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