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出版 从方志视角看天府文化独特魅力

2022-01-11 13:25: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不读《三学寺村志》,还真不知道成都金堂之偏隅,竟有如此人文厚重之地。”成都市地志办编审处黄小华在审读《三学寺村志》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初以为:那山,只是成都平原边缘普通一山;那寺,只是成都众多古寺中最不起眼的一座;那人,只是民间流传中的普通人物罢了。及至审读此志,才拍案惊奇。”

作为“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首部名村志──金堂《三学寺村志》,由金堂县栖贤街道三学寺村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成都市和金堂县两级地方志办公室按名村志要求进行指导,历经7年编纂,35万字涵盖“道教名山”“隋唐古寺”“名人诗咏”“墨客文韵”“碑刻楹联”“文物古迹”“旅游开发”“风土民情”“人物”等九个主要栏目。

14E43A54-6948-4512-985D-61AE9CAB6152

近日,“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首批志书──金堂《三学寺村志》、青白江区《城厢镇志》、蒲江县《西来镇志》陆续出版。

新型志书,突出成都的“名”与“特”

据介绍,“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是一种新型的志书,除遵循修志的基本规律外,更注重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名”与“特”。

“一是曾经有名的。主要是指成都历史上曾经有名的、历史文化信息特别丰富的镇、村。二是现在命名的。主要是指市级以上政府机构或权威组织评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经济名镇名村,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的具有某方面特色的其他镇、村。三是发展出名的。主要是指那些产业特色明显、产业发展在全国或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或影响较大的镇、村。”黄小华介绍道。

《三学寺村志》突出了三学寺村在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三项“名”和“特”:一是三学寺村所在的金堂三学山,又名栖贤山、昌利山、圣灯山、开照山,是文献中先秦时期“八百年不死”的蜀人李八百三次学道之地,是汉张道陵所创天师教二十四治之一,是中国道教炼丹术的重要传承地。二是三学山上的三学寺,隋唐即已有之,现留存有大量遗迹、文物。而在隋唐之前,佛教早已在三学山传播,如古代金堂八景之一的三学山“圣灯朝佛”,就来自于著名的欢喜王菩萨── 迦叶如来住锡金堂山三学峰传法故事。三是与当下的鲜为人知不同,李八百和三学山、三学寺在中国古代典籍文献中“热闹非凡”。不但有唐代诗人王勃、李商隐、张蠙,镇蜀名将韦皋、段文昌,前后蜀的蜀主王衍、徐太后、花蕊夫人,明蜀王朱椿、状元杨慎,清代名将岳钟琪,以及其他文人雅士到此游览赋诗。更有各类文献典籍争相记述。史地经典如《蜀中名胜记》《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读史方舆纪要》,多有记述。历代地方旧志,明清的国家一统志,各种道教典籍,也记载较多。

“像三学寺村这样的村、镇,在成都太多太多。”说起成都名镇名村,黄小华如数家珍。

《城厢镇志》也是“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首批志书之一。城厢镇是四川古代县治文化、书院文化保存最好的镇,包括宗祠、客家文化,在全国古镇中也非常有个性。被孙中山、毛泽东两代伟人褒扬,“收功弹丸”的辛亥英魂彭家珍专祠也在这里。“从宋代以来180多位有名有姓的县令被一一记录,他们在城厢留下的治绩,有的竟是汉语典故的来源,而我们竟然不知。这在《城厢镇志》就有详细的记录。”黄小华说。

《西来镇志》也很有特色。独特的川西古镇风情,川剧之乡的历史渊源,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全国环境优美镇的秉赋,魏了翁、李家钰等文化和历史名人的遗踪,乡土大姓家族对当地文化的影响,都在这部镇志里一一作了梳理。“佛从西来”的底蕴,千年古镇的“古”字,在《西来镇志》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系列丛书,地方志里读懂成都

乡镇和村落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地方治理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方面无可替代,形成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特别是成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殊于他域的人文风情,都撒落在平原及周边的村落、场镇和寻常巷陌里。这是天府文化的根基所在。名镇名村志的编纂,对于引领世人发现天府文化之美,唤醒当地民众的乡愁记忆,增强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怀,培育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传统美德,净化乡风民俗,发挥着润物无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

 

47539294-C902-40BB-B654-67A497BA19C5

为了让成都山川风物、民风民俗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飞入寻常百姓家,将浩如烟海的地方志文献转化为通俗易读的文本,2017年以来,成都方志还推出“成都风土人文丛书”近30部书籍成果,如《华西坝记忆》《天府芙蓉》《天彭牧丹史话》《彭州旧城故事》《金堂地名故事》《崇州地名背后》《新津文脉》《新津史海钩沉》《新津记忆》《蒲江幺妹灯》《牟礼记忆》《夹关记忆》《彭州泉水》《彭州三国遗韵》《彭州民俗》《邛崃民俗》《百家百年》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发掘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地方民俗风情,彰显地方人文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黄小华透露,《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各区县名镇、名村正同期编纂,未来将陆续出版面世。“成都名镇名村志丛书”和“成都风土人文丛书”作为成都方志文化的两大品牌和名片,正是将厚重地方志转化成耐读的故事,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文化基因,接续成都文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