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3个社区受国家级认定!它们有啥“就业秘籍”?

2022-03-05 10:1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日前,记者从省就业服务管理局了解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名单。经城市推荐、省级审核、专家复核,并向社会公示,认定全国有387个社区为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其中,四川23个社区榜上有名!看看有你熟悉的吗?

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
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草堂路社区
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曹家巷社区
自贡市富顺县富世街道北湖社区
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城北社区
泸州市江阳区北城街道东门口社区
德阳市广汉市雒城街道学府社区
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建设路社区
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印月潭社区
遂宁市射洪市太和街道机房街社区
内江市市中区玉溪街道翔龙社区
乐山市沙湾区铜河街道观峨社区
南充市顺庆区和平路街道舞凤山社区
眉山市东坡区大石桥街道旭光社区
宜宾市南溪区南溪街道金鸿社区
广安市岳池县九龙街道园田社区
达州市通川区东城街道凉水井社区
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街道沙湾路社区
雅安市石棉县新棉街道草八牌社区
巴中市恩阳区登科街道登科寺社区
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丹山场社区
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水磨社区
凉山州西昌市西城街道西门坡社区

问题来了!怎样才能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榜上有名的四川社区又有哪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一起来看看社区的“就业秘籍”!

靠前服务 贴心帮扶“零距离”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可真方便。”当找到工作、迈出巴中市恩阳区登科寺社区就业创业中心的大门时,待业人员刘华芳心里松了一口气。

原来,为给居民提供更贴心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登科寺社区积极与街道办、人社部门对接,投资修建了就业创业中心,专门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等全方位服务。

“在社区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能将就业创业服务下沉到最基层,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登科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冯学菊介绍,目前,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2484人,已实现全员就业。

靠前服务,让就业创业者实现“零距离”就业、“家门口”就业,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也带来好的做法。

汇泉路社区开发了多个公益性岗位,先后为多位“宝妈”提供社区服务岗位,既满足“宝妈”就近就业的需求,又吸收了高素质人才服务社区群众。此外,还引进58同城入驻社区,为辖区及周边居民及时提供各类全职、兼职岗位,重点满足部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生活服务类岗位需求。

德阳市广汉市雒城街道学府社区,则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强与辖区内企业和商户的对接协调,整合就业资源,畅通居民求职渠道。自2021年5月起,学府社区试水与辖区企业、商户签订《充分就业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截至目前,辖区内邻你超市、乐万家物业等商家共面向本社区提供家政服务、门卫、后勤等就业岗位30个,帮助21名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全面覆盖 待业者“一个都不能少” 

“能挣钱能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我因为工作获得了自信。”来自广安市岳池县园田社区的居民胥锡康因为意外造成四级肢体残疾,属于弱劳动能力。在园田社区的指导下,他如愿找到了一份做街边餐饮的工作。

据介绍,近年来,更多像胥锡康这样的就业困难残疾人群体获得了就业机会。

园田社区先后拓展就业安置渠道,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登记救助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通过各种渠道开发就业岗位305个,社区共帮助1400多名居民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近三年为70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00余万元。社区登记失业人员服务率达100%,劳动力资源调查率100%。

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则是依托市残疾人综合服务示范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咖啡学院为残疾人提供咖啡制作、烘焙等见习岗位,并开设手工艺提升活动,提供助残产品售卖点,帮助售卖产品百余件......通过这些举措已经支持和解决数十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创业。

摸清底数,让待业者“一个都不能少”,同样也是乐山市沙湾区铜河街道观峨社区的“坚守”。

观峨社区书记邹德彬介绍,观峨社区是沙湾城区一个居民相对集中的社区,面积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95户25975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多、进城落户农民多、征地农转非人员多,待业者普遍学历低、年龄大、没技术,就业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待业者就业问题,社区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摸排、线上咨询等方式,排摸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基本情况,把居民的各种就业诉求分类登记,建立社区劳动力资源电子台账,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逐一制定帮扶对策,并录入“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

精细援助 一对一“量身定做”

“学府社区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我现在不仅有了基本生活保障,还能够照顾好家里年迈的父亲。”家住德阳市广汉市雒城街道学府社区的钟昌明曾是一名失业人员,如今却找到了一份最适宜自己具体情况的“好工作”。

2021年3月,网格员在入户摸底调查中了解到,钟昌明年龄较大,又缺乏技能,家中还有一位老人需要照料,亟需一份离家近又比较稳定的工作。针对钟昌明的实际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为他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立刻为他办好了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员登记,介绍了收取小区居民水电费的就近就业工作岗位,并为他申报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及时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学府社区的“量体裁衣”式服务,在乐山市观峨社区成了“滴灌”。

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观峨社区以“漫灌”与“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对岗位信息进行推送。“漫灌”,是指通过网络、电话、入户等途径全覆盖、饱和式推送用工需求;而“滴灌”,则是将招聘信息与失业人员登记的求职意愿进行匹配,实现“求职清单”和“需求清单”精准对接。

除了精准的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也有“一对一”。

广安市园田社区便是普遍设立了专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服务的综合服务窗口,免费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公共就业服务。同时,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还集中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精细化援助。此外,还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业困难人员各展所长,多渠道就业和创业。

搭建载体 创业帮扶“出妙招”

“我特别喜欢养猫,大学毕业后想要开设一家以猫为主题的咖啡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幸好,社区为我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让我实现了创业梦想。”黄林渠大学毕业后,先后考察了多个创业场地,要么租金太贵,要么位置太偏远,为此感到十分迷茫。

就在愁苦之际,德阳市学府社区给他带来了希望。社区工作人员了解他的情况后,主动对接,共同探讨解决创业困难的方案,及时提供合适的创业场地,并给予后续的创业指导和政策扶持。2021年7月,黄林渠的咖啡店在社区内正式营业。

据介绍,学府社区以该项目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整合各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及辖区内闲置办公场地等资源,完善配套服务,探索打造充满活力的社区创业园,吸引和支持更多的大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近年来,社区共吸引300余个创业项目开办实体,带动就业1200余人。

创业说起来简单,可真要实践起来,缺经验、没门路都是问题。帮助创业者解决问题的,还有巴中市的登科寺社区。

依托“米仓老味道特色街区”,登科寺社区主动对接创业者,以优质服务、优惠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其入驻创业,对入驻的创业者,政府在租金补贴、门面装修补贴等方面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奖补资金。

如今,该美食街已有120余家商户入驻,其中参加社区创业培训后成功创业人员26人,创业带动、就地吸纳800余人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社区近两年来先后组织120余名劳动者参加了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资金需求的创业者推荐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余万元,切实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