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 这份《指南》请收好

2022-03-18 11:0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分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适用于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环节的工作人员,以及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岗位风险分级、管理、核酸检测等方面的分类管理。

《指南》以预防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线,对不同岗位人员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将人员岗位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

其中,高风险岗位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监管仓搬运工、装卸工、掏箱工、消毒人员、叉车工、库管、采样人员、垃圾清理人员等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及环境的工作人员;进口冷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缓化前端人员,如搬运工、拆包工等。

《指南》要求集中监管仓高、中风险岗位人员要造册登记,高风险岗位要求人员固定,工作期间实行封闭管理,结束后须完成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离开工作岗位所在城市时,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向所在单位或社区报备。

《指南》明确不同风险等级人员核酸检测要求。高风险岗位人员每周至少开展2次全员核酸检测,在冬季低温(如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条件下,可以增加频次至每隔1天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存在进口冷链食品直接入境的口岸城市,其食品进口企业高风险岗位人员每隔1天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其他工作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检测;高风险岗位、集中监管仓中风险岗位、进口冷链食品入境口岸所在地的食品进口企业,其从业人员的家属及共同居住人员,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以上均纳入当地应检尽检、免费检测范围。若家属及共同居住人员与集中管理期间的高、中风险岗位人员无接触,可免于核酸检测。

此外,《指南》还鼓励各地探索实施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冷库风险分级管理,对标《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建立与运行技术指南》开展自查评估和升级改造,严格做好出入仓运行管理和人员防护,防止“带病”运行。要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进货查验、追溯管理等主体责任,加强“川食安”小程序填报运用,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管理。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