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你发现成都近年来的“绿色”变迁了吗?
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188公里、新增公园面积6.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33%、“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逐渐成为靓丽名片......这是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公园城市建设上做出的探索和示范。
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成都提出总体目标,今后五年,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在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城市人民宜居宜业、城市治理现代化上率先突破。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示范区”,成都将如何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未来五年,成都又会有哪些变化?
先行先试!成都将每年举办公园城市论坛
公园城市建设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成都如何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
成都市党代表、市公园城市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城表示,成都将先行先试,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规划编制和标准制定,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
他介绍,成都将打造公园城市理论策源地、规划引领地以及标准输出地。具体而言,成都将用好公园城市建设专家库,定期举办网上学术研讨,每年举办公园城市论坛。
同时,还将加快完善全域公园体系等专项规划、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等技术指引、导则。“这些将是构筑公园城市生态建设、空间形态的成长坐标。”
此外,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以及“示范区”,还将打造成为公园城市标准的输出地。“在系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成都将会同天府新区深化公园城市指数研究,建议可监测、可评估、可考核的指标体系。”金城表示。
“回家的路”!每年建设社区绿道1000条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最获益的无疑是成都的老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这样的场景将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
金城介绍,成都将从提升生态宜居品质、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着重入手,具体涉及到城市公园、天府绿道、绿化景观、现代林业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公园城市表达。
未来五年,成都会有哪些变化?这组数据划重点!
全面建成环城生态公园和锦江公园,每年打造金角银边示范场景200个;
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25万亩,建成“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150个;
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建成4个入口社区;
每年建设“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累计建成各级绿道突破1万公里,城市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5%;
全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培育国家级、省级林业园区不少于5个,建成全国性花卉综合交易平台......
这样的成都,你期待了吗?
“要让公园城市成为幸福成都最鲜明的标识。”金城表示,作为全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主管部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把市委擘画的发展蓝图落实好、实现好,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