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谈 · 经济发展新动能】罗轩:光伏产业集群为四川“硅谷”带来更多机遇

2022-05-29 20:27:00   四川发布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正在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是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四川如何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机遇,乘势而进、蓬勃向上?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哪里? 即日起,四川发布特别开设【党代表谈•经济发展新动能】专栏,就如何抓发展、惠民生话题,邀请党代表畅谈机遇、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党代表名片:罗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2019年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DD33D478-3265-4B67-AEDF-EBB3EF1BA61C

“以前我们做上游硅料,随着下游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四川光伏产业集群逐步建成,随之而来的是运输成本下降和整体竞争力提升。”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罗轩告诉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全球晶硅看中国,中国晶硅看四川──2021年,全国多晶硅产量约5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七成以上,四川多晶硅产量则约占全国产量的13%。预计未来两年,全国多晶硅产能约有一半出自四川。

科技创新奠定行业发展基础

《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到,“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约1000万千瓦,至2025年底,光伏发电总量达到约1200万千瓦。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四川完成的新增光伏发电量是过去基础的5倍。

如何高效提升光伏发电规模?需要从硅基材料的制造工艺开始研究。

硅片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他们可以分别制造成为单晶电池和多晶电池。单晶的光电转化效率要高于多晶,但制产品质量也要相对更高。

罗轩告诉记者,目前永祥生产的单晶料占比已经超过99.3%,这为下游光伏产品的质量和转换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晶硅的生产离不开电力、蒸汽、水等能源的消耗,除了改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罗轩还带领团队在单位能耗上下起了功夫。

“过去每生产一吨多晶硅,就要消耗9-10吨蒸汽,今年永祥已经实现了蒸汽的零消耗。”

 

6FDAB098-E5AA-44DE-9C8A-6226D101FA78

(罗轩(左一)在工作中)

光伏是新能源的重要发展路径,降低新能源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是打造绿色循环经济必不可少的一环。2021年,国家宣布对新建的光伏项目不再补贴,此外,各级政府正逐步建立“双碳”考核体系,倒逼政府和企业转变用能结构。

罗轩认为,这对光伏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鼓励着上下游企业打造质量更高的产品。

产业集群带来产业创新优势    

“未来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光明。”

罗轩的信心来自项目扩张和技术迭代两方面。

2017年6月,永祥多晶硅通过填平补齐,产能达到2万吨;乐山和包头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相继启动。2018年10月,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项目投产。

罗轩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正在推动乐山五通桥三期项目建设,还在云南和内蒙古推动二期项目早日投产,新项目不仅给企业带来更高产能,还为将来的产业生态链奠定基础。

 

B77BE722-5722-43C0-8317-723CD05053BD

(罗轩在工作中)

技术方面,罗轩认为目前光伏太阳能级的多晶硅生产已经呈现出质量过剩的特点,下一步需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从而助力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

多晶硅产业还有哪些发展机遇?罗轩认为,过去行业以单一硅料生产为主,随着四川下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光伏产业集群也在逐渐形成。

2020年3月,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成都淮州新城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开工,预计全面达产后,将助力成都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通过“区域+产业”的品牌集群方式,这里已聚集了130余家绿色制造类工业企业,涵盖清洁能源、高效储能等领域。产业的集群发展、链条发展已初见成效。

在罗轩看来,打造光伏产业集群能够有效降低物资运输成本,从而提升四川光伏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

川网传媒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培哲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