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小暑的到来
四川大多数城市“红成一片”
全国高温榜TOP10上
四川就占了7个
成都也已连续5天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高温下
在建轨道交通线路、TOD建设现场
轨道交通运营一线的
建设者、蓝精灵们
他们无惧“烤”验
用一个个坚守的背影
保障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守护市民乘客安全出行
共同铸造城市美好生活的模样
·高温下的轨道建设者·
每天处理钢管近一吨
29岁的架子工吴涛
在17号线项目上工作了三年
每天,他和同事们互相配合
将一节节钢管按要求搭建好
一节2米长的钢管重10余斤
一节6米长的钢管重30余斤
夏天的钢管经过太阳暴晒
手一摸,“飞烫!”
吴涛说,戴上手套作业
依旧能感受到钢管的炙热
因此工人作业需要既快、又准确
一个熟练的架子工
每天能处理钢管近一吨
在17号线浣花里站
25岁的木工何方圆正用工具
将隧道内侧墙上的一张张模板
奋力拆除下来
尽管施工地点在隧道内
能避免被太阳直晒
作业时间也避开了
一天中最热的时段
但一阵阵热浪仍不断袭来
汗水不断打湿他的衣服
每天衣服湿了干、干了湿
何方圆说,天气热的时候
他就会想想线路建成后
坐上地铁后的凉爽
当前,3万余名建设者正火热开工
他们汗水与坚守并行
加快推进成都轨道交通
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
及轨道交通资阳线建设
只为如期兑现一个个节点
助力市民乘客的便捷出行
面对酷热天气
成都轨道集团也通过
调整夏季和高温施工作业时间
合理调整施工工序
加强工人现场通风、降温
并备足消暑物资
为一线工人送去夏日清凉
·运营一线的坚守身影·
全力守护市民乘客通勤路
面对高温酷暑
奋战在运营一线的工作人员
全力保障运营安全平稳
他们用一个个坚守的背影
守好市民乘客的通勤路
烈日炙烤之下
北郊车辆段热浪滚滚
室外温度直逼40℃
车场调度不惧烈日
仔仔细细地巡视着场段
检查库内设备和施工作业标准
同时还要进入轨行区检查钢轨与轨旁设备
确认无误后填写台账
停车场内
原本湿闷的检修库区
更加闷热难耐
车辆检修人员们高质量开展
电客车的检修维保工作
车底检修、受电弓检查、客室车门检查
各类维保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烈日下,钢轨温度直逼50℃
为检测轨道的几何尺寸是否正确
工建质检员们在高温下
开展钢轨几何数据校验测量作业
对轨距、水平等几何尺寸等数据进行检验
室外温度39°C
体感温度42°C
在板桥车辆段
信号检修工们不畏酷暑
头顶骄阳在室外作业
扳动扳手将道岔缺口
调整精确至每一毫米
他们以过硬的专业知识
全力保障行车安全
高架站台
站务员一次次接车、引导
在炎热的夏天
为市民乘客耐心解疑答惑
让市民乘客收获好心情
·骄阳下TOD“建设之歌”·
用心建造城市美好未来
下午5点左右
马厂坝TOD项目建设工地的温度
依旧保持在40°C左右
一阵阵热浪袭来
丝毫没影响50岁的钢筋工陈发富
熟练地用扎丝固定钢筋
“最近天气热,
为了不影响工期,
我们就早上4点多起床,
一直干到11点,
下午等天气凉快点,
再继续干活。”
因钢筋工工作的特殊性
陈发富调侃说
“我们是这个工地离太阳最近的人。”
从事这个行业20余年
在陈发富看来
钢筋工干的既是重活,又是细活
重──
每个钢筋工每天
最高需搬运并绑扎近1吨钢筋
细──
钢筋工需将钢筋原材
按照规范和图纸加工成
不同长度、不同角度
工艺精度要求极高
“非常考验工人的手艺和细心。”
45岁的王小兵和班组同事
目前负责马厂坝TOD项目土建防水工程
这项工作
王小兵形容是“双面烧烤”
烈日下,他和班组同事顶着阳光干活
但因防水卷有一层银色薄膜
就像一面镜子反射阳光
站在防水卷材前的他们
又会被再次“点燃”
“这不就是‘双面烤’么?”
不过,参与过双凤桥TOD、
双流西TOD建设的他
一想到能为城市建设作贡献
就倍感自豪
当前,成都轨道集团
已启动实施22个TOD项目
钢筋深处、塔吊之巅
建设者们默默地付出与坚守
在汗水挥洒中,他们用自己的双手
为成都打造着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项目建设现场也通过调整作业时间
准备绿豆汤、医药包等防暑物资
尽力给建设者们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一直以来
成都轨道集团践行
“人民地铁为人民”的理念
全体轨道人高擎理想火炬
用汗水构筑线网
用真诚脉动城市
用匠心创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