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基层来|从农村妇女到人大代表 李玉兰: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致富

2023-01-13 09:36: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意,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基层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彰显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重要载体。近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四川发布特别策划主题报道栏目《我从基层来》,讲述基层代表为改善民生福祉、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的履职故事。

代表名片:省人大代表、“苗家惠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月嫂李玉兰

“今天是2023年的1月12日,6年前的1月,我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为一家人的生计发愁。那时候做梦都不敢想,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以前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省人大代表。”1月11日下午,李玉兰在宜宾代表团分组讨论发言时眼角湿润,声音略微颤抖。

作为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妇女,李玉兰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一步步奋斗,成了省人大代表。面对记者的采访,李玉兰用她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她过去的奋斗故事、现在的履职感受以及对未来的畅想与期待。

谈过去:偶然机会走上月嫂之路

1978年7月,李玉兰出生在宜宾市兴文县莲花镇共和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初中毕业后,她跟着同乡到外地打工,进过工厂干活,也曾在工地捡建筑垃圾。2017年,回乡的李玉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兴文县妇联组织的“苗家惠嫂”学习培训,从此走上家政服务行业。

在工作中,她深深地热爱上自己的职业,并且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家政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她先后参加了兴文县“苗家惠嫂”赴蓉培训班、成都新华亿母婴学校培训等,考取了各种家政服务资格证。又积极参加多个技能比赛,获得宜宾首届“酒都阿嫂”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二等奖、成都市温江区首届康养护理技能竞赛一等奖。

在从事家政服务的几年间,李玉兰兢兢业业,熟练掌握了母婴护理、营养搭配、厨师、保育、保洁等家政服务技能。她先后照顾了50余名新生儿和产妇,用爱心、耐心、责任心赢得了雇主的信赖和称赞,在业内积攒了好口碑。

勤奋努力不仅让她成为一名“金牌月嫂”,也让她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4年前的1月,我全款在镇上修了3楼1底的楼房,还帮助儿子娶了媳妇抱了孙孙。”李玉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说现在:从普通月嫂到省人大代表

凭着自己的努力,李玉兰先后被评为兴文县“优秀苗家惠嫂”“兴文县优秀农民工”,还作为农民工代表受邀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召开的2020年农民工代表座谈会,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慰问。

2021年1月6日,在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22年当选为宜宾市人大代表。

“一路走来,有社会的关心、有党委政府的关怀,我觉得特别温暖和幸福。”李玉兰坦言,这个偶然得来的工作机会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因此她也希望自己能帮助别人。

她想到身边还有一些姐妹待业在家,便主动帮助家境困难的姐妹,推荐她们去“苗家惠嫂”贸易服务有限公司学习家政技能,分享自己的实操经验,为她们牵线搭桥介绍客户,让身边的待家失业妇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身价值。

2023年1月,李玉兰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她难掩激动之情,“在旧社会,月嫂、家政就是在地主家服务的下人、长工,然而在新中国,人民群众就是国家的主人。这6年来,我从一名月嫂到人大代表的身份变化,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伟大论述,在兴文、在宜宾、在四川的生动实践。”李玉兰说。

话未来: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致富

“我一定认真履职,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位新当选的省人大代表在谈到当选感受时,这样告诉记者,她是从基层人民中走出来的代表,只有多听、多看、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履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发声。

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这次李玉兰带来的是关于“让农村妇女和困难群众再就业”的建议。她希望,省有关部门能提供一些更加具体可行,甚至“量身定制”的措施,给予兴文“苗家惠嫂”等省级劳务品牌在培训任务分配、劳务品牌打造、家政工会建立、品牌打造专项补贴等方面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支持,助推它们成为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农村妇女有更多免费接受家政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机会,通过授之以渔,把我省广大农村妇女和困难群众打造成一支家政产业队伍,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李玉兰说。

对于记者关于未来还会不会在家政一线工作的提问,李玉兰脱口而出答道,“肯定会呀”。她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勤劳致富。”

四川新传媒集团省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王梓菡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