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名片:
刘永好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来自四川、来自成都的民营企业家刘永好已是“全国政协委员”的老面孔了。1993年,刘永好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民营企业家之一。刘永好透露,今年他提交了6份提案,内容包括关于建设农业强国、节粮、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等。
关注民营经济发展
建议:完善民营企业的支持机制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他履职生涯一直关注的焦点。今年,他也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提案》,他表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仍是信心不足,过去几年的民间投资下滑明显,企业看不清方向,多持观望态度,选择“躺平”不投资或少投资。
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刘永好分析,一是多数民营企业过去习惯的经营环境已不再,适应新经营环境明显准备不足。二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转型,又面对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民营企业多重压力叠加。三是不少民营企业急需转型升级,急需外部因素的帮助支持。
为此,刘永好建议:要加强各类涉企政策的全面、及时、精准解读,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预期。完善民营企业的支持机制,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增信心、抓发展。
关注粮食安全
建议:创新技术支持饲料节粮
除了持续关心民营企业外,有着“世界饲料大王”之称的刘永好还非常关注粮食安全。“要牢牢的端好饭碗,除了保护耕地和藏粮于技之外,还应从粮食的消费端考虑。”刘永好说,饲料是粮食消费的最大主力,2021年饲料用粮占比48%,达到口粮消费的1.5倍,且每年增速达7%,需要高度重视饲料节粮工作。
“新希望集团一年要生产3,000万吨左右饲料,如果通过科学的精细管理,每年只要能节约1%,30万吨,就意味着节约出了70万亩良田所产生的粮食。”刘永好说,为此,他也带来了《关于支持饲料节粮及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的提案》。
刘永好提到,当前饲料节粮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饲料粮转化链条上,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卡脖子”问题,如育种基因编辑技术、饲料发酵合成生物学技术等;饲料科技联合攻关及创新能力不足,如替代玉米豆粕的新配方技术及推广、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此外,民营饲料企业的进口原料配额政策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刘永好建议:支持企业牵头开展饲料节粮科技创新联合行动。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政产学研金”,建立创新联合体,探索新型的饲料节粮创新模式。在节粮总目标牵引下,从育种卡脖子技术攻关、饲料配方及加工、精细化智能养殖管理等三方面入手,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系统性、全产业链通盘设计技术攻关项目或重点研发项目,加大对企业饲料节粮行动的扶持。特别针对在育种卡脖子技术、饲料配方替代、养殖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等方面,有重大投入和节粮见成效的,加大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周俐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