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冯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月的最后一天,四川泸定发生4.8级地震,在成都的冯远感受到略微震感。此时距离全国两会召开越来越近,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更加坚定了提出建议的决心,“一定要加大四川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山区房屋安全保障力度,这是很迫切的。”
作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巡视员、总工程师,冯远从事建筑设计行业已有40余年。建筑设计与房屋安全密不可分,身为技术人员,她多次到地震一线参与震后房屋的调研考察,从汶川到芦山,再到泸定等地,她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山区的地质灾害以及房屋安全问题。
“四川是一个以山地地形为主的省份,全省山地占比近80%,同时地质灾害频繁且类型多样。我们可以看到,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发生后,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对山区房屋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冯远拿数据说话,“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排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27万处,防治工作面临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房屋易受地灾影响、防灾能力有待提高等多方面问题。”
由此而延伸出来的房屋建筑安全问题,成了冯远的忧心所在。一方面,她尤为关注乡镇和农村的自建房屋。“受技术条件限制,群众在建造过程中,大多依赖当地建造工匠的经验手艺,工匠大多没有系统的结构知识,建设过程中往往‘凭感觉’,导致房屋在面对地质灾害时,抵御能力弱。”
另一方面,冯远也关注到景区民宿、旅游酒店、康养基地等位于山区的开发商项目。“即使是开发商项目,也往往会因为建筑设计、施工和开发商对山地建筑的特点缺乏了解及认知,出现有的大规模康养建筑坐落在陡坡上,却未采取任何护坡稳坡措施的情况,在地震地质灾害时,极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经历每一次地震,冯远和团队通过勘测和调研,会进一步总结经验,调整房屋的抗震措施以及标准。“但我觉得还不够。”她坦言。
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更觉责任在肩,决定提出关于加大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及山区房屋安全保障力度的建议。
“首先,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四川地质灾害防治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四川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风险评估和区划、智能监测预警以及韧性防控技术等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同时,加大高风险地灾隐患点治理的投入,实现早发现快治理,尽快完成避险搬迁等工作。”冯远表示。
针对山区的开发商用地,冯远建议一定要加强勘测和科普力度,科学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选址。“要认真评估场地的安全性,进行合理规划布局,边坡治理,积极主动规避存在的地灾隐患地域,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防止人为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同时,还要建立山地建筑重点关注台账,对危险程度高、影响范围大的建筑及时采取措施。”
而在乡镇和农村的自建房屋方面,冯远提出,要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推广建立乡村规划师、乡村设计师等制度,聘请专业人士负责规划设计等工作,提高农村住房建设的规范性。”
此外,冯远还提到了宣传和科普的重要性。“不仅要加大对建筑法律法规、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知识的宣传,还要加强对山地居民的科普,尤其是关于地质灾害防范的相关知识。”
“我始终觉得我们做得还不够。”冯远坦言,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她将进一步切实推进山区房屋的安全保障工作。“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老百姓能够实现安居,乐业。”
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