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创精品力作,展四川形象。202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传播活动以“看见四川每一面”为主线,分为同步奋进、仙乡人居、共兴之歌、蜀人蜀事四大赛道,深刻展示新时代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7月11日,202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仙乡人居”赛道组织单位,四川发布同步推出“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系列报道,奔赴眉山、内江、德阳、遂宁4市5地,聚焦粮食生产、特色产业、农村宜居宜业,深挖题材创作精品的同时,也让“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走进基层,展现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宣传活动走进遂宁射洪。在沱牌镇桃花村,成片的柑橘绿意盎然,青绿的果实挂在枝头。
发展水果种植,是桃花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桃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仲洋介绍,桃花村辖区面积3.4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2300余亩,曾是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2016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考察市场后,引进四川锦天福泽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水果种植。“公司在村里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种植柑橘,发展沃柑、爱媛38、不知火等柑橘产业,带动我村近500户合作农户增收致富。”张仲洋说。
看着满山橘林,桃花村驻村第一书记贾永顺向大家算起了一笔账:村民流转每亩地约为700元,土地租金每五年增长10%,并且在水果丰产以后与村集体进行分成。“基地还常年提供就业岗位50个左右,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
此外,桃花村已发展3个家庭农场。其中,射洪市玉奇家庭农场注资80万元,主要从事杂柑、蔬菜、鱼、虾、鸡、鹅等种养,建立优质品种,引导周边农户充分利用本土优势,通过发展种养业和就近务工,土地流转金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如今的桃花村,一条排灌渠穿过柑橘产业林,水流顺果园而下,排洪、灌溉两不误。“全村对水渠进行改造和升级,新建8公里产业便道,新建高位水池10口,使全村土地利用率达到100%,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措施一并配套到位。”张仲洋介绍,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短板补齐,土壤的通透性也提高了,水果品质也越来越好,“锦天红橙”品牌已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从桃花村出发,不难看出射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旅游” 和“旅游+” 发展模式,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高效融合、有机衔接。
射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乡村振兴重点村、精品村打造,射洪通过多元合作、文化铸魂、厚植业态、改善风貌,成功打造了一批“近悦远来”的乡村旅游精品项目,两江画廊双江村、龙泉西部水村、农耕文化牛心村、红色三线中皇村等成为射洪市民和广大游客打卡旅游、休闲住宿、研学旅游目的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
此外,射洪深入挖掘诗酒文化内涵,立足白酒产业优势及精品乡村建设,创新探索文化赋能乡村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构建起以“舍得酒业下订单、农投公司搞管理、村集体搞组织、农民搞生产、合作社搞加工、文旅业态增活力”的利益联合机制。强化酒旅文化为特色的农工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上榜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建成以酒粮产业大地景观为特色的“百里农环线”,初步形成以酒粮、酒酿、酒旅高质量融合的产业集群。
未来,射洪还将有序推进集镇更新、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提升乡村面貌和基础设施水平。培育青堤菜刀、射洪竹编等地域特色产品和品牌,提升乡村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批文旅特色小镇和村落,实现错位发展、差异互补的全域旅游城乡发展模式。扩大文旅产业辐射带动效益,让村民“农户变商户”,吃上“旅游饭”。加快推进瞿河镇百里农环线、两江画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螺湖半岛生态农庄、西部水村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