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世界难题,三星堆出土饱水糟朽象牙首次实现“整根完整”脱水加固|三星堆研究成果⑤

2023-11-16 17:34:00   四川发布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2021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K3~K8出土象牙400余根(残段)。这些出土的象牙质文物数量之大、保存之好,在我国考古史上前所未有。

但是由于长期的地下埋藏,特别是在地下水、可溶盐及微生物等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蚀下,使得出土象牙──考古术语称之为“出土饱水糟朽象牙”,和新鲜象牙相比不仅含水率过高、力学性能极差,随着水分的挥发其表面会快速发生开裂、剥离及崩解现象,进而使得象牙文物的价值不复存在。因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的长久稳定保存也就成为公认的世界难题。

如何突破?好消息从11月16日召开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研讨会”上传来。

会上,河南省⽂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陈家昌介绍,202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委托合同,针对出土象牙及残段脱水加固保护开展前期研究及相关应用实验,重点围绕出土饱水糟朽象牙保护研究中存在的脱水加固材料制备与加固保护机理等“卡脖子”难题进行协同攻关。

“经过近2年的科研攻关,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陈家昌介绍,首先,通过对三星堆遗址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存状态、病害机理的探讨,初步厘清了出土象牙的腐蚀劣化机理,实现了出土象牙腐蚀程度定量评估。

同时,制备出了适用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护材料及相关保护工艺,破解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文物脱水加固保护难题。此外,还建立了饱水糟朽象牙长久稳定的预防性保护系统。

“可以说,实现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陈家昌介绍,迄今为止,采用该项新成果已处理不同糟朽状态的象牙标本6根,为考古出土饱水糟朽骨角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贡献了“中国方案”。

川网传媒记者 刘茜 何佳欣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