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6日-10日,一场名为“兰心绘迹”的谢兰个人美术作品展将在四川省美术馆举行。
年满60岁的谢兰是泸州人,擅长水彩画,这次画展将展出谢兰近两年来的作品,包括水彩画、油画、丙烯画等60多幅作品。
53岁重拾画笔 专业水准提高迅速
在泸州市江阳区大北街出生、长大的谢兰,目前定居成都。7年前,已经53岁的谢兰,开始进入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画画,师从画家马一平老师。
谢兰说,她自幼热爱绘画,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专门美术学校学习。直到53岁才重拾画笔,开始圆梦之旅。
画家马一平这样评价谢兰:“可能是因为早些年历经沧桑,逝去的时间太多,谢兰大有争分夺秒之势,显得比其他学生更加勤奋刻苦,专业水准提高迅速,让人佩服。”
重返校园,谢兰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后来,谢兰又结识了水彩画名家王建彬、简崇志教授。在不长的时间里,水彩技法显著增长,屡有佳作见于省市多个展览并获得奖项。
谢兰的作品大实大虚,流畅中不失对重要细节的确切刻画,丰富中守住必须的单纯与概括,开启了她回归艺术的新里程。
融入自身情感体验 水彩画作获好评
2014年“画意成都-中国梦”艺术美术展在成都举行。水彩画这个比较冷门的画种中,一幅题为《过来人》的作品让人驻足:在苍茫的大地上,一位老人正侧身凝望远方。我们看不到老人的脸,但从他佝偻的背影里,从他藏袍的每一道褶皱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传递 出的生命的那一份厚重,那一份沧桑,那一份从容,令人震撼。这是一幅唯一获得优秀奖的水彩画作品,作者正是谢兰。
这幅作品,源于谢兰到藏区写生时的随手拍的一张照片。“我在汽车上,窗外的路边,一位藏族老人映入画面,他的腰上挂着钥匙,手上拿着佛珠,喧嚣的人流、车流中,如此淡然和安静,勾起了我过往岁月的回忆。这一生,我也曾不停付出,为了家人,为了儿子,为了梦想。老人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位老人经历岁月洗礼后的沉寂和宁静。”谢兰说,回家后翻出照片,构思良久,决定进一步创作,将自己作为过来人的意境和思绪融入其中,一幅“另类”的水粉画完成了,没想到能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还能获奖。
近几年来,谢兰的油画、水彩作品甚丰,在技法修炼的同时,秉承传统中国画论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要谛,并不满足于机械的写真,而融入内心的情感体验,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深挚爱,同时努力进行形式语言的探索,呈现出一种拓展的态势。2015年,谢兰和部分中国画家一起,在美国展出美术作品《旗帜》、《美国西部小镇》、《溪流》、《美国西部》、《尼亚加拉大瀑布晚霞》等作品。其中,谢兰的油画作品《旗帜》很受欢迎,已被美国当地人作为图案印上了衣服。
精选60多幅作品参展 以水彩画为主
为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谢兰筹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从众多的作品中,精选60多幅参展。这些作品都是谢兰近一年多来在全国各地写生的作品,也有少数创作作品。谢兰擅长水彩画,参展的作品以水彩画为主,画里透露出她热爱生活、拥有一颗年轻火热的心,画里展现出她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部分人物水彩画作品,则是谢兰到印度等地写生作品,人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一组组丙烯画,展现四川境内多彩的季节。
作为一位人生道路几经曲折,已经六旬的女性,谢兰的这一切来之实属不易,画家的梦的实现,正是由于对艺术那份挥之不去的挚爱与个人品性的坚韧令她义无反顾。谢兰说,她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泸州举办一次个人作品展,唯以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其趣远之心。
谢兰简介
谢兰,1957年8月9日生于四川泸州,现定居成都。自幼喜欢绘画。当过知青,下过商海,53岁重返美院进修学习。作品参加《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专题展、《游俄画影》专题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成立60周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四川入选),多次参加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和成都市美展并获奖。2017年初,组织参与四川省文联、省美协“寻源-阿坝写生行”采风活动。现任四川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写生中国女子画会主席,写生中国成都分部副主席,徐悲鸿张大千画院西画部副部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