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尹成英,快过来领钱了,根据你提供的账本,这个月的奖励是467元。”27日一大早,五通桥区竹根镇佑军社区就围满了人,拿着本月的收入账本,领取“奖金”。奖金?怎么回事?尹成英解释说:这是五通桥区政府为了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实现自我脱贫,专门设置的奖金。尹成英给自己算过一笔账:参加试点后,光是政府的奖励一年就可以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自己卖蔬菜、水果的钱,今年年底还账,明年就能实现脱贫了。”
尹成英,45岁,五通桥区竹根镇佑军社区居民,40多岁的年纪,却已经是头发花白。
2000年的时候,尹成英在四里八乡算是能人了,为人热忱,自己做一些小生意,丈夫更是重庆建筑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在五通桥一家工厂担任工程师,夫妻二人膝下一个女儿。说家境殷实一点不为过。
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尹成英丈夫突然重病不起,医院检查肺癌。多方寻医问药之后,依然不见好转。丈夫的病情也开始恶化,并引发了多起并发症。肺癌、尿毒症、鼻癌多病齐发,短短两个月,正值壮年的丈夫撒手人寰。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塌,生病时欠下的巨额医药费,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担子全压在了尹成英瘦弱的肩上。无助,迷茫,自己怎么办,女儿怎么办,这个家又该怎么办?
了解尹成英家里情况后,区政府、镇上、社区工作人员开始频频到尹成英家里走访。谈心,解决实际困难,指导今后的路怎么走,慢慢的,尹成英终于从丧夫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为了女儿,为了这么多关心我的人,我必须振作起来。”尹成英咬着牙含泪说到。
为了生活,尹成英每天凌晨2点就去批发蔬菜,一番清理后4点摆到菜市场,11点收摊回家。下午2点,又开始在市场里卖起了水果。或许是因为以前做过生意,驾轻就熟,也或许其他原因,尹成英的蔬菜水果生意一直不错。除了读大学的女儿每月生活费600元,还能挤出一点还账。
2017年2月,五通桥区出台《五通桥区推进“负所得税”改革试点方案》,“负所得税”改革”开始在全区全面铺开。尹成英加入了改革试点,并申报了产业奖励项目。
所谓“负所得税”,是政府界定出一个最低收入线,然后按一定负所得税率,对在最低收入线下的贫困人员,根据他们的劳动实际收入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以充分调动低收入家庭劳动就业积极性,鼓励其通过增加劳动供给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最终实现自我脱贫。
现在尹成英每个月能领到的奖金就有400元左右。靠着自己的努力,我政府的帮助,尹成英对以后充满了信心。
“把农村作为‘负所得税‘主战场,为的就是更好激发农村贫困群众劳动热情,鼓励多劳多得,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五通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杨义介绍说,为充分调动试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积极性,该区对参加试点的农村贫困户选择劳务输出项目的,就按城镇劳动奖励方式提高补助标准予以奖励,而对新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的贫困户按实际种植和养殖投入成本的70%给予奖励,1年内再按该项目产品销售收入的5%进行奖励。“我们将‘负所得税‘试点与一村一品打造和特色村创建相结合,充分发挥地方种养大户和专合组织带动作用,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销售等支持,让他们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持续增收。”杨义说。
据了解,五通桥区已把“负所得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2016年完成到户产业发展767户,发放奖补资金135万元;2017年落实贫困户到户产业发展885户,落实试点对象1052户、3050人,发放奖补资金169.74万元。2017年落实试点对象1089户3106人,其中,贫困户到户产业发展881户,共发放奖补资金216.99万元。
预计到2017年底,五通桥区1333名未脱贫人员中的1185人将达到“一超六有”脱贫标准。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张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