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脱贫攻坚中的乐山正能量 | 金口河区:创新举措 易地搬迁扶贫卓见成效

2017-12-14 16:06:18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金口河大峡谷深处,曾经隐藏着一座“云端上的村庄”,也被人们称作“悬崖村”。上有壁立千仞的绝壁,下有奔流不息的大渡河,永和镇胜利村100多户村民就分散居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这里终日云蒸霞蔚、风光旖旎;但因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村民们长期和外界隔绝,数十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在村民王安友记忆里,“高山”和“贫穷”、“饥饿”是同义词。

新闻媒体走进金口河区胜利村

易地搬迁 “悬崖村”百姓踏上脱贫路

“山上生产很恼火,吃盐巴,吃大米必须靠人背上山。平时只能吃玉米红苕,以前只有过节才能吃得到米。交通很不方便,下山去卖猪,得两三个人扛着走,一不小心可能就摔下山崖。”村民王安友回忆起十年前的情景说,那时“悬崖村上”没人敢养牛,太陡了,随时有掉下悬崖的危险,甚至连尸骨都捡不上来。王安友还向四川发布记者讲诉了当年下山到镇上看一场电影的情景:“那时候电影是个稀奇玩意儿,听说镇上晚上放坝坝电影,我们都是很早就吃了饭,趁天黑前三五成群一起提着油灯,拿着火把赶到镇上,看完电影,在举着火把回山上。热闹倒是热闹,不过真的是苦啊!”

随着三个孩子慢慢长大,到山下谋生计的念头一直萦绕在王安友心头。“抬头巴掌大的天,我们已经苦了一辈子,不能再让后人跟着受苦了!”正当王安友为这事焦虑的时候,政府的移民搬迁帮扶政策下来了,在领到4000元的扶贫安置款后,2004年,王安友第一个在永和镇买了一块地,盖起了新房。

看到王安友过上了好日子,“悬崖村”上的居民也陆续效仿,搬迁到镇上。政府为了解决搬迁居民的生计问题,开始广泛推广老鹰茶和花椒种植,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学。“这几年都记不清政府工作人员来过多少次了,嘘寒问暖不说,茶树距离多少,如何施肥,如何防虫害,都是面面俱到。”王安友笑着说到。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永和镇党委政府投入500多万元,在大渡河谷边新建了移民新村,曾经生活在峡谷之巅村民们终于盼来了下山的日子,陆续住进了美丽的新村寨。住进了新房子,还得过上好日子,现在的胜利村地处金口河大峡谷深处,风景秀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正适合发展旅游业。

现在,不少村民在当地办起了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享受旅游发展的实惠,大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彻底告别了曾经在高山上的苦日子。

不等不靠 为爱重生

卢永香,家住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九组,今年41岁。曾经家境也算殷实,自己在成都一家企业上班,也做到了中层主管的位置。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瞬间让这个家陷入了困境:2014年卢永香被查出患有肝癌,工作没了,每月的保守治疗费用就是3800元。

2006年以前,卢永香在成都一家公司做某个片区的化妆品代理业务,月收入4000元左右,老公在金口河区一家工业企业打工,两人的收入都还算相对稳定。虽然累是累点,但是由于我们夫妻俩年轻肯干,一家人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两个女儿活泼可爱,似乎幸福的生活正一步一步走来。

2006年7月的一天,卢永香工作时突然晕倒,检查结果:乙肝。手术之后,卢永香病情有所好转,虽然每月需要300块钱的药费,但日子还能过下去。祸不单行,2010年,小女儿在上学途中意外摔伤,造成右手桡骨骨折,住院治疗共计花去了3万多元。生活越来越艰难,卢永香只好停了保肝药。老天似乎缠上了这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家,2014年,卢永香身体又一次出现了状况,检查结果晴天霹雳:肝癌。

女儿受伤,闻之色变的肝癌,每月3800多元的药费,大女儿为了家庭辍学回家,一切的一切突然全部降临在卢永香身上。“我感觉自己就是罪人,拖累了女儿,拖累了这个家,拖累了所有人!我想到过死····”

就在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党和政府的扶贫帮扶工作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将卢永香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级帮扶干部经常卢永香家里,谈心谈话、指导生产生活、解决实际困难,慢慢的,卢永香又对生活燃起了希望。

在大家的帮助下,2014年卢永香的金口河区兴明土鸡养殖合作社成立,“鸡司令”开始声名鹊起。2016年,在党政干部的关心支持下,开始发展农业产业,把屋后的林地圈起来养殖了300多只跑山鸡、10多只羊。

依托驻村帮扶工作干部的帮助,2016年卢永香卖掉了200多只跑山鸡,当时每只跑山鸡的市场价格在150元左右,收入了3万多元。

与此同时,卢永香还加入了村里的订单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家里闲置的7亩多地种植了蔬菜,每亩蔬菜产值500元左右,村上设立的励志发展资金还有每亩150元的补贴,收入了5000元左右。

2014年,卢永香家的住房纳入了彝家新寨建设,并于2015年搬进了新房。

住房改造了,稳定的收入有了,而且还逐步开始还掉所欠的债务,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幸福的生活又重新光临这个饱经风霜的家庭了。

“我的心中满怀激情、梦想和希望,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一个重生的机会,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给了我再次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我将尽力地帮助村里其他困难的群众,共同脱贫奔康。”卢永香激动的说。

据悉,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影响,金口河的发展一度落后时代步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突出,因病因残致贫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矛盾并存,生存环境较差与内生动力不够相互交织,“悬崖村、石木屋、天梯路、溜索道”一度成为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到2014年精准识别时,全区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80户4622人,其中5个省定贫困村有263户664人,贫困发生率为12.32%。全面小康,决不能让一个群众掉队。近年来,金口河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三个一”工程(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一票否决工程),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4-2016年先后脱贫929户26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0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7310元增长到2016年的11933元。2017年将退出3个村脱贫8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94%。金口河区被评为四川省2016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区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在全省排名从128位上升到35位,平安建设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资产扶贫四大模式、悬崖村脱贫攻坚等经验做法也在全省广为推广。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张钎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