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她不仅是民革泸州市委主委,还是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从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亲自带队,远赴上海自贸区、重庆保税区、福建自贸区等地做各种考察调研。在政协泸州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她又带来了《关于加快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并在大会上发言。
“建设自贸区,对泸州来讲,既是历史机遇,更是重大使命。”刘旭晴告诉记者,自贸区挂牌以来,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面对使命挑战,自贸区建设还需要在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努力完成‘为国家试制度、为四川建窗口、为地方谋发展、为群众增福祉’的历史使命。”
刘旭晴
破解关键制约因素,为自贸区打通发展瓶颈
刘旭晴认为,目前自贸区应该尽快解决争取审批权限、列入国家开放口岸、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通道建设等关键问题,应建立问题台账,分解目标。
比如,“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通道建设应进一步加强。”
同时,刘旭晴认为,应充分发挥党派团体的独特渠道优势和泸州籍知名人士的特殊作用,分课题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的项目攻坚小组,争取在最快的时间内逐一破解上述难题,确保自贸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为自贸区留足发展后劲
在自贸区资源有限的土地上,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刘旭晴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一是多措并举满足用地需求,二是科学把控开发节奏,三是设立严格的用地条件,对一定周期内“土地产出率”不达标的项目应限时无条件退出,以此达到在全力保障入驻项目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确保区内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为自贸区提供发展保障
刘旭晴建议,利用不同媒介,进一步提高自贸区对内对外宣传的精准度,不断提升自贸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加强智慧自贸区建设,建立统一的资料审核平台,努力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同时,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自贸区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为高端人才的引入和驻留创造良好的承载环境。
“整合自贸试验区‘临空、临铁、临水’功能,推动多式联运和通关一体化,闯出一条内陆自贸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新路子。”刘旭晴说,在规划对外通道时,应该集中主要力量,优先补足川南临港片区在铁路交通上的短板,更好地发挥铁水联运方面的优势,同时,应该加快推进长江航道等级的提升,提高通航能力,将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打造成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
采访最后,刘旭晴告诉记者,民革泸州市委还将继续重点围绕助力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努力发出高质量的民革之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