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享年94岁。
2004年9月,金庸曾来到成都。这是四川当年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
此次四川之行,金庸除了到峨眉山、青城山、杜甫草堂等地游览,到四川大学演讲外,还于9月27日在成都芙蓉古镇与四川文坛马识途、邓友梅、严家炎、傅恒、何开四、徐康、阿来等论剑。 川台当年播出的新闻《大侠金庸与四川文坛蓉城论剑》也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画面。
席间,马识途还曾提出这样的倡议:“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这样的‘金庸现象’,在文学上,在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四川作家应该从他的创作中得到何种启示?”他认为金庸的成功处,在于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思想等各方面有深刻的表现和承载。”
金庸与四川的渊源>>
金庸和四川渊源非常,他曾说过,他最喜欢的城市,“第一是杭州,第二是苏州,第三就是成都。”
2004年,金庸来到四川大学,成为川大“名誉教授”。
金庸在成都语录:
“我是你们的大师兄。”──面对川大学生,金庸如是说。
“感觉四川人的口才非常好,辩论我总是辩不赢”
“我很仰慕川大文新学院的杨明照,他研究《文心雕龙》,很有地位和贡献。”
“以前有人说我作品中的四川武门,都是坏的,其实,我作品中最可爱的女人、我最喜欢的郭襄女侠,就是四川人,峨眉派的创始人”
金庸题字:“川大领导中国学术研究,心仪已久,得以参与其行列,不胜荣幸。”这副书法作品一直被珍藏。
这一年,金庸先后去了九寨沟、九寨天堂、广汉三星堆、青城山、都江堰、三苏祠、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旅游区,一路都在为四川旅游景区题字,大作形象宣传。
金庸四川行,共到景区、酒楼、酒店,加上到四川大学演讲1小时,共计35次,10天时间,共出场80小时(平均每天8小时),留下墨宝、题词21幅。
金庸《连城诀》中的主角狄云,经历一生动荡后,最终选择在四川定居。
正如金庸笔下大侠杨过所说:“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金庸简介>>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其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金庸主要作品:
《书剑恩仇录》1955年《碧血剑》1956年
《射雕英雄传》1957年—1959年
《雪山飞狐》1959年
《神雕侠侣》1959年—1961年
《飞狐外传》1960年—1961年
《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倚天屠龙记》1961年
《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连城诀》1963年,又名《素心剑》
《天龙八部》1963年—1966年
《侠客行》1965年
《笑傲江湖》1967年
《鹿鼎记》1969年—1972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