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教育韩嫣:90后青年坚守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2020-01-14 17:4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他们远离城市的生活,走向乡村、走向田野,跋山涉水无数次,深入田间地头、高山远牧;他们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把基层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学习历练的平台,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是希望教育集团院校的教师,也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他们进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重民意、解民忧,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现贫困村摘帽为目标,以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为主要任务,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步履铿锵,谱写着助力脱贫的精彩人生。

“爸,我在乡尔玛底村,我这里下雪了,最近天气又转冷了,你多注意身体……”2019年10月下旬的一个早上,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驻村干部韩嫣给父亲报了声平安。随后,韩嫣便把手机揣进了兜里,她也不知道这条信息能否发出去....

服务祖国需要的地方

坚守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

2019年5月,学院组织动员教职工参加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韩嫣老师得知消息后主动响应报了名。“我爸爸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从小他就教育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直的人。精准扶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历练,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体验。”至此,韩嫣成为了一名为数不多的女性扶贫干部。学院对口的是石渠县长须贡玛乡尔玛底村,平均海拔达到了4000米以上,是四川省海拔最高、气温最低、面积最大、交通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尽管韩嫣之前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是到了村里,还是被当地的艰苦环境给震惊了。

当地村民至今仍然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缺衣少食、低温寒冷、停电停水是常态。由于当地居民不多,因此通信公司设立的通信基站也很少。“有一次韩嫣的父亲给她打电话没有打通,就担心出事了,一直疯狂联系,所幸后来联系上了。除了家人的偶尔‘失联’,还有与学校工作沟通对接的失联。有一次发文件,因为信号不好要发很久,就想着等它自己发送,原本以为发送成功,几天后才收到对方的回复说一直没有收到资料……”因此,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有时候,村里会停电,韩嫣便坚持在零下十几度的晚上打着电筒熬夜整理资料。“作为驻村干部,来了就不要放弃,开弓没有回头箭,纵然条件很苦,但仍然需要耐得住寂寞,坚守初心。”韩嫣如是说。

用双脚丈量51户牧民的距离

深入村民比深中肯綮更深刻

由于当地环境闭塞,绝大多数村民只会讲藏语,初到石渠时,韩嫣还需要村上熟悉汉语的村民做翻译或者用手势和村民交流。交流的困难和环境的艰苦让这个年轻的女孩曾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每每想起村民的质朴和村干部的嘱托,她又坚持了下来。走村入户深入细致了解情况,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家庭情况,让老百姓感受和知道党的关怀和温暖;扶贫以来,韩嫣陆续为51户贫困户205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建立了51户贫困户收支台帐。每次结束信息收集,牧民家里的小孩儿总会跟在韩嫣身后,一直陪伴着她走一段路,并一直念叨着“老师好,老师辛苦了。”小朋友用最淳朴的方式告诉着韩嫣,自己的工作正在逐渐深入村民的心里。

尔玛底村是游牧民族,当地县委县政府想把牧民安顿下来,为他们在异地修建集中安置房。由于前期韩嫣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已经跟村民打成一片,因此搬迁异常顺利。村里的47户牧民搬迁入住后,韩嫣和其他村干部们走村串户,动员村民立足实际、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买墙纸装饰墙壁、买桌布装饰桌子,这在十几年前是不可能的。现在贴很漂亮的藏式风格墙纸,买家具,床、茶几,柜子里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买地板胶贴等已是常事。当地村民的炉子很讲究,韩嫣便让他们在炉子下面拿泡沫或者用布包起来,免得划伤地面。”韩嫣说,她和前几任驻村书记在这里驻村时,潜移默化地给村民们带去了很多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尔玛底村的贫困户异地集中安置新房和开展贫困户搬迁入住工作也被石渠县列为异地集中安置搬迁的亮点村和样板村,吸引了全县其他乡村参观学习。“既然选择了驻村就不能蜻蜓点水,要深入村民,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才能给村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韩嫣感慨。

三尺讲台上的优美身影

扶贫先扶智的志愿者

俗语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除了统计贫困人口登记资料、易地搬迁,在尔玛底村韩嫣也进行着保辍控学和文化扫盲工作。韩嫣到每户适龄孩子家中走访,反复与家里人沟通要求适龄小孩必须返校入学,在韩嫣的建议下,尔玛底村还对12-16岁未入过学的大龄青少年开设了扫盲班。

9月初,韩嫣和另一位同事一起给尔玛底村保辍控学的20个孩子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教学,给孩子们讲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有一段时间路上塌方,几个孩子的父亲会骑着摩托把他们送过来。从成都过去的厨师因适应不了石渠县的艰苦离开了,食堂里就没有厨师,孩子们就自己带干粮过来,中午简单吃点,下午又继续上课。

“当时就想着,孩子们这么辛苦,一定要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半个月下来,这些孩子们,从不知道1、2、3、4到现在会做50以内的加减法。迄今为止,韩嫣所驻尔玛底村无失学儿童,共劝返了6名12-16岁未入过学的大龄青少年入学扫盲班。

也许是被孩子们真实、质朴和强烈求知欲所打动,在来到石渠了解了当地的教育现状后,韩嫣积极为尔玛底村筹措捐赠物资。韩嫣在微信里建了一个爱心公益群,邀请了好友和一些爱心人士进来参与到当地的扶贫。韩嫣的一位朋友听说石渠县的孩子们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没有热水喝,主动捐赠了3.8万元人民币,为孩子们每人买了一个保温杯;一位爱心人士听说石渠县高原紫外线强,孩子脸上容易冻伤开裂,买来了护脸霜让孩子们搽脸防冻...

通过微信好友热心群,韩嫣募了集各类衣物鞋袜等4万余件捐给尔玛底村的孩子。“还有许多零零散散的物资捐赠,太多了,很感谢他们!”韩嫣说。

10月,回成都开会参加精准扶贫培训的前一天,韩嫣组织村民们开工作会,村上没有大型会议室,就在草原上席地而坐。由于刚下过雪,来开会的两个村民主动拿来了两条藏毯,给韩嫣和同行的村干部御寒。“你们辛苦了,地上凉,请坐。”说完,牧民转身坐在了地上。看到这副场景,韩嫣的眼圈有些红了。在石渠的日子很苦,一个月洗一次澡,还得开车3、4个小时到乡上才可以实现,村子里一周总有那么几天停水停电,可每每看到村民们的真诚与质朴,韩嫣内心却很动容,“在那边很苦、很累,但精神上始终处于一种很满足的状态。”

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韩嫣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肖锋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