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治理成效面临着一次重要大考。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市民对社区开展的相关工作有何评价?还有哪些期许和建议?记者从四川西部民生研究院了解到,依托自身优势,该研究院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来自全市2329份网络问卷显示,93.89%以上的调查对象高度关注着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新冠肺炎疫情进展、防控、预判及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等信息,也高度认可社区开展的工作,认为社区防控工作“非常得力”和“比较得力”的合计占比91.17%,认可社区布防措施“非常及时”和“比较及时”的合计占比84.72%;同时,九五成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充满信心。
记者了解到,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要求社区防控不断加强升级,自1月24日以来,开启了新冠肺炎防控宣传和排查工作,主要经历了全面走访摸排—限制外来人员的封闭式管理—部分小区封闭式管理—依法防控等阶段。当前已完成全市4357个村(社区)、58197个小区(院落)、875万户1993万人,以及市内酒店、民宿等重点区域的全覆盖走访排查,准确掌握来自疫情发生地和疫情高发地区进(返)蓉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加强管控,做到追踪到人、登记在册、上门服务,准确登记发热人员信息并进行实时电话追访。对有确诊病例的居住小区和其他居住小区实施分类管理,有效实现了“存量防扩散、增量防输入”。
据四川西部民生研究院介绍,本次调查时间范围为2月1日—2月10日之间,在此期间,成都疫情相对稳定,每日新增病例多在4—6例区间。因为疫情最容易在人口聚集区爆发,所以城区型社区的调查占到了近8成。
调查显示,截至2月10日,成都市已基本上完成了第一轮覆盖全市所有社区的全面的疫情摸排,摸排的重点人员是来自疫情发生地和旅行史的人群。其中,采取最多的是“开始上门逐户走访,后期网上登记”,占65.50%;采取“外来人员和新返蓉人员到社区登记备案”,占18.78%。选择“未进行入户实名走访排查”只占6.55%。考虑到本次调查的持续时间从2月1日到10日,持续时间较长,调查结果有一定时延,随着社区疫情防控进一步强化,“未进行入户实名走访排查”的比例应当更低。
成都升级防控管理与措施,普遍对居住小区、农民集中区、农村散居院落实行限制外来人员进行封闭式管理,严格实行分区分类管理,要求聚集性娱乐场所暂停营业。调查重点关注了聚集性娱乐场所的管理,因为这类场所危险性高,且是需要暂停营业的。调查结果显示,91.70%的调查对象所在的社区“严格执行规定”,辖区内的电影院、网吧、KTV、棋牌房等聚集性娱乐场所基本上暂停营业。
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各居住小区物业普遍加大了相关公共防护服务。其中,76.42%认为小区物业“对公共区域主要部位进行消毒防护”,六成以上做了“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和“增设了废弃口罩垃圾桶”,3成以上选择“增加了公共区域的清扫频次”和“垃圾清运更快”。
另外,对于社区如何强化对“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51.97%认为,社区以代购生活物品、代扔生活垃圾等方式,严格实行居家医学隔离观察,39.30%认为“严格实行居家隔离观察”。而对于社区疫情防控的宣讲和心理疏导,82.53%表示,在居住小区的公告栏有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64.93%表示,社区发放了新冠肺炎的防控手册,34.93%表示,小区微信群里有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23.14%则表示,有专门团队及时了解居家隔离群众的身体状况,23.14%表示,社区全方位做好了居家隔离群众的心理疏导。”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社区的防疫知识宣传物理载体较多,在线宣传还较少,同时,知识性宣传多,心理疏导不足。(记者 李霞 图片由四川西部民生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