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东部新区要塑造什么样的城市形态给世界?东部新区拿什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做贡献来双向破题?10月27日,成都举行“解读《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发布会,根据《意见》,成都东部新区将主要从构筑改革创新发展新高地、打造全面开放合作新门户、培育现代产业发展新引擎、做强区域协调发展新极核和建设宜居宜业公园城市新家园等五个方面发力,形成引领全省、辐射西部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能级发展平台,建成成都与重庆联动发展的重要支点。
3个“五年目标”:2025年建成成都城市新中心
《意见》明确了成都东部新区未来15年的三个“五年目标”:
到2025年,城市形态基本显现,天府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功能逐渐凸显,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覆盖,绿色空间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法规治理和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具备承载城市核心功能和培育新经济的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加速集聚,建成成都城市新中心,成为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支撑。
到2030年,城市功能加快健全,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公园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推动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具备承载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能力。
到2035年,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全球航空网络枢纽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核心支点,新经济新动能形成支撑引领能力,辐射带动成渝相向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集聚配置国际资源要素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五个“更”明确分工:东部新区将建成成渝相向发展重要支点
《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分工和目标,具体内容包括国际开放程度更高。紧扣东部新区国际化发展路径,深度叠加通道枢纽和交往门户功能,围绕门户枢纽形象和国际交往功能,拓展开放空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四川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支点。
改革创新力度更大。积极对标雄安新区、深圳前海新区,借鉴学习先发城市的营城理念、体制机制、管理模式, 打破陈规、创新创造,探索构建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营城模式、投资模式。创新建管模式,探索推行“六多合一”(多规合 一、多证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 一)集成审批模式。为保障上述改革措施加速落地,《意见》明确,从今年起5 年内,除中央、省分享税收外, 市级财 政分享成都东部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在扣除规定计提后全额返还。
群众生活品质更佳。《意见》以增强新市民归属感为重点,支持出台人口户籍专项政策, 探索参照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人才政策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以提升生活乐居度为重点,支持采用股权合作、配建等模式建设人才公寓,布局“7+20”智能化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中小学、医院、高校、科研院所到新区联合办学、办医。在城市规划营建方面充分考虑人本需求,深入研究新职业人群的工作和生活习性, 围绕“人城境业”和谐统一打造城市风貌、营造消费场景、 供给品质服务,统筹布局建设高品质教育、医疗和文商旅体公共设施,不断提高生活服务设施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现代产业体系更优。《意见》秉持引领重塑成都产 业经济地理重大使命,从创新能力建设、核心要素集聚、产 业生态营造等多领域协同发力、加快发展五大主导产业。
区域协同合作更广。《意见》突出打造成渝相向发 展新兴极核的战略重点,围绕互联互通、创新协同、产业协 作等重点领域推动跨区域合作共赢。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