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25年,四川要“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到2035年“科技强省基本建成”。四川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科技强省建设?
12月7日,在解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首场发布会上,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东回答记者提问表示,全会明确了2025年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2035年科技强省基本建成的目标。围绕这两个目标,未来我省主要有五大举措规划:
一是制定实施“两个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着眼科技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加强与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衔接,科学制定《四川省2021—2035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系统谋划未来5—15年我省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明确主要目标和主攻方向,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突出科学城科技城“双城”引领,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西部科学城是高质量建设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支撑。我们将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布局,遵循创新区域高度集聚规律,加快编制实施西部科学城建设规划,突出西部(成都)科学城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双城引领,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完善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加快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抢抓绵阳科技城部际协调会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三是建设天府实验室,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将集成优势力量、着眼国家重大需求,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加快组建天府实验室,建好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争创国家实验室。同时,建设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成都轨道交通国家研究中心,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体系,推进科技数据资源、基础条件平台和重大工业设备共享,加快发展关联产业。
四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将围绕省委重大部署,在“5+1”“10+3”“4+6”等优势产业领域和重点前沿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重点产业领域瓶颈制约。
五是优化完善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将充分发挥我省科技资源优势,培育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结合同的创新体系,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在哪里”“成果如何用”等问题。系统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加快发展技术转移机构,解决好科技成果“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问题,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研单位和科技领军人才自主权,解决好科技潜能发挥的“玻璃门”等障碍问题,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