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十四五”】省政协委员罗友平:建议“三端”发力 支持医疗装备产业发展

2021-01-31 19:1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医疗装备产业是关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具有高度成长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有哪些短板?政协委员又带了怎样的建议?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罗友平接受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嘉宾名片: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 罗友平

“我省工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好,具备发展医疗装备产业的良好条件。”罗友平认为,这可作为全省工业体系的一个重点建设方向,加大培育力度,扶持发展壮大。

罗友平告诉记者,四川是西部地区主要医疗资源集散地,全省医疗装备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足,但目前医疗装备产业规模不大,自给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低端领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中端细分领域没有龙头企业,高端领域没有一流技术和产品。

对此,罗友平建议,要坚持“三端”发力,分别是推动低端做大。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低端医疗装备产业在内江、攀枝花等地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打造为该区域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拳头产品覆盖西部地区、辐射全国和国际市场;推动中端做强。鼓励泸州、资阳等地引导医疗装备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支持中小企业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加快引入战略投资,主动融入国内龙头企业产业链;推动高端突破。依托美敦力(成都)、威高(成都)、迈克生物等知名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四川制造”高端品牌,着力形成“研发设计在成都、制造生产在市(州)”的产业格局。

同时,还应建强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具体而言,可重点支持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资阳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园建设,聚焦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体外诊断试剂系统、医学影像、肿瘤诊疗设备、康复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打造国家级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打造优势产业,必然离不开人才。如何打破技术、人才和平台瓶颈制约?罗友平表示,可设立高端医疗装备研究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抓住美欧等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回流趋势,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和管理团队来川就业创业;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等等。

“目前,省级层面缺乏医疗装备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罗友平谈到,建议及时出台推动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激励政策。同时,针对医疗装备产业“多头管理”现状,加强发改、经信、科技、卫健、药监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和政策、资金集成,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全省医疗装备产业发展。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