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3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我省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医药创新能力,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5年,医学教育学科专业门类更加齐备、结构更加优化、覆盖面更加广泛,区域协作和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到2030年,建成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接轨国际医学教育的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3年内所有医学院校将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同时,为保证入口生源质量,本科基础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等7类专业安排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3年内所有医学院校
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
在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将严控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加强五年制中高职护理专业教育贯通培养,加大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供给。稳步发展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向紧缺专业倾斜。
将符合条件的医学院校纳入“四川省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递进建设计划”进行分类支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推动医学学科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临床医学博士授权单位对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等学科设置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有关要求,加大相关二级学科建设力度。
推进“互联网+”全科医学远程教学平台建设,完善线上培训课程体系。3年内所有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面向全体医学生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支持建设10个省级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1至2个省级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基地。2021年起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逐步扩大临床医学和中医学在全科医学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同时,设立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及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深化基础医学及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扩大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试点,评选认定一批医师科学家。
提高入口生源质量
扩大本科医学专业在川招生规模
在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实施方案》指出,本科基础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等7类专业,安排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以保证入口生源质量。支持在川国家“双一流”高校、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新增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建设一流医学院。深挖举办医学教育的在川部委属院校潜力,积极争取其扩大本科医学专业在川招生规模。实施省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高校争创国家级医学本科一流专业,到2025年建设35个省级医学本科一流专业。
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方面,将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夯实中医药专业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
此外,《实施方案》提出,将推动地方属综合性大学实化医学院(部)职能,完善大学、医学院(部)、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将医师资格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低于50%的高校予以减招。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基地认证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认证,将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年度业务水平测试结果等作为住培基地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对住培结业理论考核通过率连续2年排名全国后5%位次的专业基地予以减招、连续2年排名全省最后的专业基地予以撤销。
对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对象
薪酬待遇予以倾斜
在深化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改革方面,《实施方案》规定,要持续巩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大全科等紧缺专业住院医师招收和培训力度,加强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保障住院医师合理待遇,住培基地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变动、所在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对象薪酬待遇发放标准。鼓励承担培训任务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对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对象薪酬待遇予以倾斜。对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住培基地依法为其购买工伤保险、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培训期间双方权利义务,劳动合同到期后依法终止,培训对象自主择业。支持住培基地每年举办结业学员就业双选会,畅通就业渠道。
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且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建立住培基地和专业基地动态调整机制,择优建设一批省级住培示范基地、骨干师资培训基地等。
不仅如此,还将推进全省规范化进修信息化管理,确保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修质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将医德医风、法律法规、急诊和重症抢救、感染和自我防护、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大力发展远程医学教育,探索可验证的自学模式。规范项目备案和学分管理,将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与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大投入,依法依规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保证在职在岗医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再培训。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中,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破除“四唯”倾向。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