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日从成都市自贸办获悉,日前,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共18个),成都自贸试验区首创的“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入选。
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主要是实现班列国内段运费不计入货物完税价格,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为稳外资稳外贸发挥积极作用。
具体而言,按《海关进出口货物审价办法》规定,货物运抵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后发生的运输及相关费用不计入货物完税价格。成都海关会同自贸片区管理机构、班列运营平台,紧扣有关规定,科学解析国际铁路运输成本构成,推进重构运费机制、优化物流组织、完善单证格式、规范贸易术语等集成改革措施,将境内段运费从完税价格中扣除。
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项改革将明确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分摊境外、境内段运费。
据悉,开展试点以来,成都自贸试验区商品范围从汽车整车扩大到进口肉类、红酒、矿石产品,从单箱试点扩大到整列应用,线路从蒂尔堡、罗兹扩展至中欧班列全线。
“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以境内段运费扣减作为突破口,可推动中欧班列运费机制的优化和重构,为中欧班列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能。”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自贸试验区将积极推动更多中欧班列主体参与改革,推进改革逐步从成本扣减向实际发生额扣减转变,从中欧班列向海铁多式联运拓展。同时,进一步扩大改革覆盖面,为全国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探索可复制推广经验。(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