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你】全国人大代表曾道群:聚集乡村振兴 建议高效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2023-03-04 11:00:00   四川发布

1F5680D3-F9DB-4DF6-AEC5-CC73176AE370

代表名片:

曾道群 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沿滩区联络镇高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0年,曾道群在参加省人代会期间提出《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建议,该建议受到自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加快落实。今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继续聚焦乡村振兴,提出《关于高效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建议》。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我国粮食生产总量连续增收根基。”通过走访调研,曾道群发现,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中还面临一些困惑:“项目资金投入不足,规划任务难以保证。 按照设计标准一亩高标准农田平原3000—5000元,丘陵6000—8000元,山区10000—12000 元,然而现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标准为3000元/亩(资金来源为中省和地方(市、县)各 1500元/亩),对项目实施就是资金杯水车薪。”

“此外,农田工程定额缺失,工程施工难度增大;后续管护资金短缺,影响效益持续发挥;执行通则搞‘一刀切’,道路设计不切实际;政策统筹兼顾不利,忽视宜机生产耕作等。”曾道群介绍道。

曾道群建议,提高项目投资标准,国家在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资标准时应区别对待,按照“山区高于丘陵、丘陵高于平原”的原则,将项目投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000元/ 亩,明确中、省、市(县)三级财政按6:3:1比例共同承担,确保投入到位,做到规划一片实施一片,实施一片见效一片,真正做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          

她还建议,出台农田工程定额,提升工程项目;预算后续管护资金,发挥项目最大效益,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管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市(县)每年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因自然灾害导致农田设施垮塌、损毁的修复(加固)等,确保高标准农田项目持续、长期发挥作用。

“还要优化支农强农政策,实现宜粮宜机并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实现农机化,因而调整优化国家《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势在必行,不仅需要农机化作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还要保证项目建成后,农机化生产道路通达率100%, 100% 地块满足微型(大中型)农业机械通行,实现机耕、机收,有利于遏制土地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应将微型农机具的研发和购置补贴作为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项目,纳入中、省预算,解决非平原地区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成本高的难题。”曾道群建议道:“探索村民自建试点,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按照《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定的职责,县 (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可在确保质量、资金、生产安全的前提下,试点指导村民深度参与项目规划、项目储备、申报项目、评审实施、后期管护等各环节工作,不仅让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还减少财评后项目资金在中间环节支出(税收、管理费、利润等占总资金 30%左右),让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用到刀刃上。”

四川新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