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7日,中共四川省委解读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在成都举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深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四川有哪些新招、实招?
看成果: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
服务贸易迈上千亿元台阶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欣在答记者问时介绍,“十三五”以来,四川坚定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
开放型经济提质升位,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跃居全国第8位,服务贸易迈上千亿元台阶,36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与南向国家和地区贸易规模实现翻番,美国、东盟、欧盟成为我省前三大贸易伙伴。
开放平台实现重大突破,自贸试验区建设实现“三年三步走”跨越、8个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综保区数量增至6个,创建形成4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和3个国家级服务出口基地,8个国家级经开区、16个国际产业合作园区,效益明显提升。
说展望:拓展开放空间、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开放平台和优化开放环境……
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刘欣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四川对外开放迎来RCEP协定签署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全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创造了难得机遇。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着力在拓展开放空间、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开放平台和优化开放环境上寻求更多突破、取得更多实效,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具体而言,要坚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更加注重把提升双循环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与厚植支撑国内大循环经济腹地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好运用RCEP制度安排,做大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加强开放能力建设。更加强化西向南向开放,加强东向北向战略通道建设,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国际航线、国际班列、长江航运、陆海多式联运协同运行体系。
坚持以推动贸易投资融合和内外贸一体化为路径,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贸易强省。发展文化、数字、中医药等服务贸易,拓宽出口产品转内销渠道,扩大高品质商品和服务进口。制订“走出去”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探索与发达经济体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用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打造中西部投资首选地。
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构建更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引领性工程,持续推进制度创新、赋能放权、协同开放“三大攻坚”,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研究对接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创新提升国家级经开区,推动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促进综保区提质发展。
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为方向,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始终把实施推动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更好结合起来,统筹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和重大改革先行地。在不断提升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更加注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开展开放发展工作激励和开放环境综合评价。更好统筹开放与安全,加大压力测试,做好风险防范,推动开放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